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一百三十七章 诗人的错觉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p;  从他爱找歌女舞女的习惯来看,他应该是对爱情不太专一的人,他偏偏写个爱情长诗《长恨歌》,把玄宗乱伦的故事,硬生生写成了可歌可泣的爱情。

    更怪的是他的晚年。这个纵情声色的人,到晚年得到了长寿,这不符合道德啊?不是说色是刮骨钢刀吗?怎么他活了这么久?他还成了一名优秀的佛教徒,号称乐天居士,关于他与禅师的对话,还进入了禅宗公案,够强大。难道他以前犯的错误就一笔勾销了?

    结论:你不能够超越因果、游戏人生,在于你不够强大。

    另一个怪人也是个少年天才,那就是王维。他的出道比白居易还轰动:状元。

    这个状元的事业就跟白居易是相反数。他早年突然出名,然后如一颗流星,即在仕途沉没,始终得不到重用。所谓寄情山水,也是没有办法的事。假装解脱,也是自我安慰。别人到终南是为了扬名立万,他已经出名,是被迫到终南,因为不被重用。

    他的文字水平奇高,能把一个简单的场景写得层次丰富、韵味绵长。从这点看来,唐朝科举考试,没有照顾关系,没有黑幕。单从文字功夫来看,王维肯定是状元。

    但是,不要以为寄情山水就叫志存高远,如此优秀的人,要养家,四个孩子的负担,让他不得不低下高昂的头颅,写诗向显贵求官。所以,我说他的淡雅是装出来的,根本经不起现实的考验。但是他又是文坛上最为可贵的,或者说在唐代那个男女纵情的世界中,他是一颗真正的钟情的种子。

    “红豆生南国,春来发几枝。愿君多采撷,此物最相思。”也许,这是我能找到的王维唯一的一首与爱情有关的诗,与实际滥情的白居易讴歌爱情不同,他几乎不写爱情。为什么呢?因为,他有一段真正的爱情。

    结论:艺术的制造者和欣赏者通病:缺啥才补啥。

    他一生只有一个妻子,他最爱她,这个妻子为他生养了几个子女后英年早逝,他竟然再不娶妻。不要说他官小,官再小也是官;不要说他穷,他再穷也是状元。养个三妻四妾有困难,再娶一个妻子,毫无问题。但他就是不娶,对逝去的妻子,只是怀念。

    之所以说他是白居易的相反数,那是他后来,官越做越大,钱越来越多,居然在关中最美的风景名胜区,修了一个辋川别墅,我怀疑,这不仅是今天别墅的祖宗,而且应该是最豪华的,占地面积据说超过今天一个大型公园。按当时文人参观后的文字记载,这真的是一个环境优秀、闲人免进的地方,极其适合于谈恋爱。但他就是不娶,终老林间。

    极高的地位、巨大的财富、显赫的名声,多大的诱惑,都动摇不了他不娶的决心,这是一种什么精神?是一种二百五、杠到底的精神。

    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。

    不要以为隐居山间是多么快乐的事,其实那生活犹如野人。不要以为食苹采薇是多么风雅的事,其实那是没有什么吃的。我想起一首民谣,说的是地踏菜,我们四川也叫它地木耳,像极了木耳,只不过长在山坡红砂石上,是属于真菌类,夏天一下大雨,它就疯长遍地,太阳晒一天,它就奄奄一息,干枯而不能食用。穷人粮食不够,采其充饥,不是什么风雅的事情。民谣这样说:“地踏菜,生雨中,一照山野郊远空。庄前阿公呼阿婆,毋须采得青满笼。还家饱食忘岁凶,东家懒妇睡正浓。”

    唐朝做隐士的,大多是在终南山积聚名气,入山是为了出山,直奔富贵而来,动机很不纯洁。

    当然,唐朝诗人中,也有不把诗歌当事业的,纯属于玩票性质的人,这个人就是文坛领袖:韩愈。

    他这个人在思想上最为保守,坚守汉代以来儒家的统治地位。在行为上最为敬业,始终把政治当成自己的主业。在文学上最为实用,提倡了古文运动。

    他是一个坚硬的人,来源于他坚硬的人生。

    早年的贫困,造就了他的勤奋以及强大的内心。卑微的出身,也造就了他严谨的性格。用今天的话来说:轴。他的成功是一步步努力克制自己坚持过来的,他的处事风格就是坚持。

    我们都知道,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,当之无愧的文坛领袖,这个没有争议,连当时所有的才子们,也都服气。这样说来,他的文字功底肯定一流,要写花前月下,没问题,要写大江东去,没问题。反正,只要他想把任何东西写漂亮,那都不是事。但他偏不,他提倡了古文运动。他反对所有华丽的东西,推崇古朴实用。好像他与美有仇似的,这不正常啊。按理说,只有那些文字功夫不好的人,才对文字之美有羡慕嫉妒恨,他一个靠文字出名的人,怎么拿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开刀?

    只能有一个解释:他是有理想的人。只有追求远大理想的人,才可能抛弃自己的利益。他是文字的既得利益者,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,这是一种什么精神?这是一种敢于为理想自杀的精神。

    所谓古文运动,所反对的是文字的华丽,因为当时的文字也太华丽了,华而不实的东西充斥大街,他要整顿。他提倡什么?他提倡简洁,他认为,文字的最高境界,就是:准确。

    文字是用来说事情的,多说无益。

    轴吧?

    更轴的事还在后面。皇帝要迎请佛祖舍利入宫,就是法门寺那个。这好理解,他是儒家的总代表,肯定不能让佛教占据政府的意识形态高地。但是,人家请舍利进宫是人家皇帝的家里事,你说说也就罢了,还敢批评皇帝,讲一通大道理,一点都不简洁。如果,你那奏章里写的是对的,那皇帝不就是被蒙了?皇帝要承认自己是傻子?你韩愈有才,但也不能不把皇帝当干部,贬了。直接贬到最偏远的潮州,马上就走,不给时间收拾行李。这就麻烦了,当时韩愈年龄太老了,走不了这么远的路,估计仕途至此为止、一生为之奋斗的儒家地位到此为止、生命也将到此为止了。

    此时,发生了中国宗教史上最重要的一幕了。韩愈因拥护儒家地位、反对佛教而面临绝境,出来送他的是一个道家的人。这个人就是韩愈的侄孙:韩湘子。你猜得没错,就是八仙之一的韩湘子。这个人,曾经在为韩祝寿时,当场表演魔术,变出一盆花来,据说每朵花上还有字。鲜花,冬天的长安,变出南方生长的鲜花。我们不用猜测那一定是神通,就是要从南方运来,也是不可能的。皇帝都做不到,谁能做到,那个时代,没有保温大棚种植技术,也没有空调。这一招,满座皆惊,韩愈估计也被震惊了,但他不表现出来,毕竟自己肩负着守护儒家的重任。

    韩湘子来,韩愈是震惊的,这么快,他怎么知道来送我?他会算?他从哪里来?据说是遥远的地方,难道他会飞?也许真有神通吧,就是真有神通,我也不夸他,我还是要守护儒教。死到临头还嘴硬,轴不轴?

    韩愈是会写诗的,而且写得超级好。但他不经常写,写诗只是他的业余爱好,他的主要任务是写道德文章和当官,这是一个职业政治家的品格,专业且严谨。

    即便写诗,他也遵照孔子的老传统:诗言志。不在爱情、家庭、心思等小情调上做修饰,只为抒发情怀、感叹时势,搞得很严肃。

    在这生死关头,保持严肃的表情,虽然知道可能死,但不能死得难看。虽然目前处境悲,但也不能在道家人物面前哭,尽管他是我侄孙,最亲近的家人。

    开始他写了事,后来写的景虽然对仗工整、画面清晰,但总觉得缺乏人情味,你想想,这是对他家人写的诗:“云横秦岭家何在,雪拥蓝关马不前。”这真没句废话,把当时的情景交代完了。但总觉得欠点什么,又说不出来。

    死亡的威胁让他体会到亲情的珍贵,最后才说了一句勉强有人情味的话来:“知汝远来应有意,好收吾骨漳江边。”

    这里有两重含义,第一句,说明韩愈虽然没肯定侄孙的道家神通,但总算肯定了道家的预测能力,你那么远来肯定是故意的,也许你早就算谁了有这一天,在这半道上拦我。第二句,说明韩愈不管儒家与道家如何的不同,但也肯定了亲情的珍贵,这个有能力的侄孙是抱着满满的亲情扑面而来的,我也愿意把自己的骨灰交给他。

    在唐史上,他是大人物,在作品中,他是正经人。但我总觉得,这首诗,才是他最人性的一面,最精彩的一章。他当时最痛苦,痛苦出诗人。这是符合规律的。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